外交之声
Voice Of Diplomacy
直通使馆 放眼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须后台回复“转载”
转载及合作:xiaoka365@sina.com
如果说法国是游客趋之若鹜的浪漫国度,物价没有代表性,那么德国作为欧元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身兼留学生眼中物价最“公道”的西欧国家,其物价与中国相比又如何?
国是直通车特派员彭大伟长期出没德国超市和快餐店,也喜爱骑共享单车,特带来最一手的中德两国物价PK。
中国有小红车和小黄车,德国也有双子星。
首都柏林街头最常见的两大共享单车品牌分别是连锁超市Lidl与德国铁路公司DB合作推出的小绿车Lidl-Bike和总部位于莱比锡的小蓝车Nextbike(也与柏林勃兰登堡公交集团VBB有合作)。
两家基本价格如下:
Lidl另有“舒适套餐”,每月9欧元或每年49欧元费用,前30分钟仅0.5欧元,1天12欧元;停车至指定停靠站优惠0.5欧。Nextbike另有“日套餐”、“周套餐”、“年套餐”,按3欧元/日、15欧元/周、50欧元/年收取基础资费,套餐覆盖日期内前30分钟免费。
说了这么多,还是太抽象,以骑行2小时为例,看看Lidl-Bike和我国的摩拜对比:
Lidl-Bike资费=3欧元年费+1.5欧元+1欧元x3=7.5欧元,约合人民币60元。实际消费人民币36元。
摩拜单车=299元人民币押金(秒退),实际消费人民币2元。
结论:共享单车出行,不考虑押金的因素,德国还是比中国贵上很多。
这件夹克在德国的售价为49.9欧元,和中国售价399人民币可谓严丝合缝地对应。
食物:来到德国中等收入阶层喜闻乐见的REWE超市,一升自有品牌牛奶约1欧元(约合8元人民币),一斤牛腿肉4.45欧元(约合35元人民币),一斤西蓝花1.39欧元(约合11人民币)。
在国内的家乐福超市,一升光明鲜奶的价格是7元人民币,一斤牛腿肉25.9人民币,西蓝花4.9元1斤。
结论:德国食物价格总体略高于中国,蔬菜价格尤其高,肉奶和中国相当。
住:在柏林西部最繁华的“选帝侯大街”附近租一套一居室的房子,目前含采暖费的价格约为500欧元/月。而同等地段的一居室,在北京的价格为(西城区阜成门)5000元人民币每月。
结论:德国柏林市中心租房比北京同等地段便宜。
行:以德国人最常选择的长途出行工具“高铁”(ICE)为例。从柏林到法兰克福的二等座可改签价格为126欧元,行驶里程约560公里,行驶时间4小时左右。非常颠簸,特派员第一次坐的时候吐了。
反观我国的复兴号高铁,从北京到上海虹桥,二等座人民币553元,行驶里程1200公里,行驶时间5小时54分。乘坐体验十分平稳。
结论:中国高铁无论是时速、乘坐体验、还是性价比都完胜德国。
服务业收费过去是德国遥遥领先的领域,如今两国在这一领域的费用差距不再悬殊,甚至北京已经可以与德国等量齐观。
以请清洁工做家政服务为例,目前柏林最火的Helpling网站上请一位家政工做清洁的价格是13.9欧元每小时(约合112人民币每小时)。
在58同城上,北京的同类服务价格如图所示:
医疗服务中,洗牙在两国都是自费项目。在德国洗牙是按分钟收费,柏林的牙科诊所平均每次收费在60欧元(480人民币)左右。一般需要提前4个月至半年预约。
北京的私营口腔医院通过团购的价格是260人民币左右。可提前一天预约。
结论:中国的高端服务还是更便宜,但两国的价格差距已不显著。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忽略实际收入讨论物价水平都是耍流氓。那么,北京和柏林的实际收入分别是什么节奏?
根据柏林-勃兰登堡统计局2017年7月10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柏林人年平均毛收入为33500欧元(约合26.8万人民币),全德国范围内这一数字是33300欧元(约合26.6万人民币)。实际可支配月收入则为1171欧元(约合9368),相当于每年11万人民币。
北京市统计局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530元——约为柏林人的一半。
说一千,道一万,普通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才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宜居的最终依据。
笔者突然觉得,不妨借用当年“中国GDP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论甚嚣尘上时,《纽约时报》一篇报道的结尾作结:
“要说中国经济已经超过了美国,那我为什么还得每天早晨4点起床呢?”在北京东部的一家星巴克(Starbucks)门前卖煎饼的陆英问道。
针对记者调查,网友纷纷PK
nashlalala: 在德国也好几年了,说实话去超市的话除了蔬菜和热带水果其它很多比中国便宜。作者还漏比了重要的一环,各项福利。
在路上150444429: 国内都差不多购买力,出门人家就完爆了,人家一个月收入可以到中国旅旅游,我们要一年了
宇宙首席藐视砖家 :德国-中国机票往返560欧,月收入最低2000欧可以买差不多4个往返机票。中国最便宜的5000多往返,对于3,5千收入的,勉强买1个往返。
看了记者和网友们的观察,你怎么看呢?
接下来我们再到法国看一看:
2017年法国生活水平和中国比较 (节选)
宁南山
最近在巴黎小住了几个月,距离上一次访问西欧还是5年前的事情了,这次再来欧洲感受很多,也跟大家分享下,现在欧洲的生活水平和中国比起来什么样。
当然这个分享带有个人经验主义,生活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感觉,各位自行体会。
我一直说,中国已经是一个富裕国家,这次在巴黎呆的几个月,更加深了我的这个认识。虽然无可否认我国境内还有大量贫困人口,但是总体看,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总体比我们富裕的人口并不多。
世界银行2017年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GDP总量为756415.77亿美元,全球年中人口为744213.6万人,人均GDP为10164美元。
中国GDP总量为111991.45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为8123美元,居世界第77位,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9.92%。
世界银行把世界上人口按照收入分成高收入,中等偏上,中等偏下,低收入四等,中国在2000年真正的告别了低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目前就处于第二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 可以看出比中国高一等的高收入国家人口总量只有11.9亿人,可以说基本就是发达国家的人口数量。
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国家,有个感受,很多GDP比中国高的国家,不仅基础设施比中国差了一个档次,而且生活水平基本中国同一级或者比我们更差,因为我们是制造大国,工业品很便宜。
我两年前在东欧某国,该国当年是苏联的盟友,2016年人均GDP 9000多美元,仅从账面上来看比我国要高。实际情况如何呢,当地的发展水平和面貌远远不如我国,整个首都的繁荣程度感觉像我们的一个县城,年轻人大量涌向西欧去打工,死气沉沉。
当时我手机的充电线丢了,于是想买一根,结果在堂堂首都,到处找了半天才在地铁里面一个小店里面找到有卖,一根USB的充电线要25元人民币,
我在深圳一根10元就可以搞定,有的店5元就可以搞定,而且随处手机维修店可以买到。这就是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所在。
同样的还有手机,我在他们的手机店里面一看,全是苹果,三星这样的大品牌,也有华为和联想,总体价格比中国要高的多,而当地人也并没有别的选择,这么贵的价格买这种手机,MD在中国我肯定说这是黑店,立马上马云刘强东的店网购了。我当时想,小米,荣耀,OPPO,VIVO如果卖到这里,肯定会很火爆。
这次来法国,我本科的同班同学,本科毕业后就来欧洲留学,现在也在这边上班,在欧洲住了十来年了,他不止一次对我说,他现在每次回国,都会觉得国内发展太快了,现在觉得国内太先进了。我在深圳听到这个话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欧洲一直是资本主义文明的中心地带,虽然现在中国发展很快,但是也不至于觉得国内比欧洲还先进吧。
2012年欧洲之行,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天空蓝白相间,农村风景绝美,人们礼貌素质高,社会节奏闲适,城市整洁干净,人与人之间尊重隐私保持距离,
你随便穿成什么样,随便做什么,只要不影响他人,没有人会用异样的眼神看你,真的是一个文明而包容的社会。
在欧洲坐火车旅行,真的是愉快的体验,欧洲看不到裸露的土地,每一片土地,要么用水泥沥青,要么就是草地覆盖,高速铁路同样可以达到接近300公里的时速,火车在风景如画的大地上飞驰,穿过森林地带,沿着多瑙河,当时感觉握草,资本主义真的好牛逼。
在生活节奏如此缓慢而闲适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如此高度的物质文明,感叹国内差距真是大。当时我在欧洲的同事,一个月到手有2000欧元,在当地算得上平均水平,以当时的汇率算到手有16000人民币以上,这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而且拥有很好的社会福利。
但是当时我也觉得欧洲可能会出现问题,就是觉得节奏明显比国内要慢,每天一下班人就走了,这跟我在深圳经常加班的气氛和环境完全不一样。当时我在想一个问题,虽然他们现在很厉害,但是中国人每天干活10小时,他们每天干活8小时,这样子领先优势会被迅速缩小。五年过去了,这个差距缩小了多少呢?这次访欧给了我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总体的感受,欧洲依然是个文明社会,但是和五年前相比,我开始明显的感觉到欧洲有不少落后于中国的地方了。
1:中国的影响力
一到戴高乐机场,就感受到了天朝的力量,巴黎机场所有的指示牌,都是三种文字,英文,法文和中文。即使你完全不认识英文,也可以畅通无阻。
下面翻译成中文翻译错了
实际上,欧洲不只是法国机场,像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也都到处是中文,中国人认路毫无压力。埃菲尔铁塔有中文的指示牌,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中文。
在巴黎春天,老佛爷这些购物店,中文店员是标配,在巴黎春天百货的退税点,连负责盖章的法国小帅哥都和我讲中文。
我曾经在中东,东南亚,东欧用微信打开附近的人,发现微信用户当地人居多,说明微信在这些地方已经有很高的普及率。
这次在法国我也试了下,90%以上还是中国人,但是也能找到几个法国微信用户,还有法国女孩子微信用户在签名里用中文写道想认识中国朋友学习中文。还有一个法国女孩签名是中文,说在上海大学学习,毕业后留上海,说明天朝的即时通信也在向发达国家渗透。
另外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就是连巴黎的自动全款机也可以选择中文,这完全出乎我意料,其中有一次我还是在郊区取钱,发现ATM一样可以选取中文进行操作,图片我就不上了,这确实让中国人的生活方便不少。真的是万万没有想到。
2:一流的落后交通系统,为什么又先进又落后呢?
首先
1.管理和运营水平一流
巴黎的公共交通工具非常好,称得上是世界一流,不管是公交还是地铁,都很准时,而且运营时间一直到很晚,可以到凌晨一点。站台上有电子显示牌,显示下一班车还有多少时间到,但是这个一流,仅仅是指管理和运营水平,其硬件设施就真的比较差了。
但是
2.硬件设施已经落后中国
举个例子,巴黎的公交车和地铁居然没有空调,可能是因为巴黎夏季总体比较凉爽,但是实际上上下班高峰期,人非常多,遇到炎热的天气,公交车上人挤人,又没有空调,是非常热的,以至于我每次下车,都有一种回到人间的感觉。
地铁车厢也不是全封闭的,像中国的绿皮车一样,窗户可以打开通风,整个地铁车厢也很老旧,在巴黎坐久了不觉得,刚从深圳过去,坐上巴黎的地铁,用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就感觉地铁行驶噪音怎么这么大,打个电话声音开到最大都听不清,而在深圳的国产地铁车厢,噪音要小得多,打电话可以听的很清楚。
还有一个就是站台,中国的地铁站台大多数已经实现了全封闭化,巴黎相当一部分地铁站台,可以说是大部分仍然是没有自动护栏的,当然新线也已经有封闭门了,但是只是一小部分。
巴黎地铁的干净程度,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放一张感受下,这是2017年夏天巴黎地铁的清洁水平。
3)昂贵的交通和落后的付费系统
巴黎交通真的太贵了,公交车和地铁,不管距离远近,一律一张票2欧元,算下来15元人民币一张。出门往返一次要30元人民币,如果一天之内去到多个地方,这个车费简直是要崩溃啊。
当然你可以在自动售票机或者售票窗口,一次性买10张票,这样可以打个折扣,算下来每张1.45欧元,也就是大约一张11元人民币,但是依然很贵。你在中国坐公交车,大多数情况一张票也就是1-2元人民币。
最省钱的办法是买公交卡,公交车地铁都可以坐,
兴冲冲的买了卡,被告知可以一次性充值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在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内,可以无限次乘坐交通工具,我一听觉得挺划算,
我说一次性充值一个月吧,73欧元(560元人民币)一个月无限次乘坐交通工具,比每次都买票便宜多了。结果被告知,一次充值一个月,公交卡生效只能从下个月1号开始,到下个月月底30日为止。我当时就无语了,国内都是即时生效的,这边怎么那么差。
那我先充值一个星期吧,22.15欧元可以不限次数乘坐交通工具,算下来一个星期170元人民币,结果被告知,充值一个星期,也只能等到下星期一才能生效,有效期是下周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所以当天要坐车还得另外买票。这TM都是什么落后的充值系统啊。
最搞笑的是,公交卡上你还要贴自己的照片,不然被查到要罚款 ………这个系统和中国比较,已经完全落后,不知道他们时候会改变。
3:巴黎对中国人越来越便宜
感觉欧洲变便宜了,当然其实不是巴黎物价便宜,巴黎物价很贵,但是和五年前比较,我已经不觉得欧洲特别贵了,很显然是我的收入增加和国内物价上升直接带来感受的改变,以深圳为例,
2012年作为深圳市平均工资的社保缴费基数为4595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只有550欧元左右,
2017年深圳市平均工资社保缴费基数已经调整为7480元,由于人民币对欧元升值,按照现在的汇率已有970欧元了,按照欧元计算,五年的时间,国人的收入增长了70%--80%
4:和法国人比,中国人真的吃的好
拿啤酒和西瓜做例子,在这里不是和深圳比,而是和整个中国的平均水平比。
其实很多在国内生活的人没有意识到,中国除了房价贵,日常用品东西大都很便宜。因为中国不仅是工业制造大国,也是农业生产大国。
而巴黎不只是房价贵,其他东西也很贵,无怪乎这个地方适合旅游,不适合长居,长居还是要去法国其他地方,这样东西便宜点。
法国人平均月收入是2800欧左右,差不多26万人民币一年,法国扣除的社保费用高,到手2200欧元左右,差不多20万人民币一年。
当然中位数收入低得多,法国人收入中位数是1750欧元,这意味着什么呢,你只要年入16.2万人民币,你就比一半的法国人收入高。
当然,巴黎的收入水平比法国总体要高,但是也就是20万人民币左右的样子。
法国超市里面的西瓜价格之高,反正我是没怎么舍得买,下图是在家乐福拍的,7.95欧元一公斤,差不多60元一公斤。当然其他有的超市或者路边水果摊也有便宜的,例如3欧元多点一公斤,一公斤也要20元人民币以上。
中国的西瓜产量占了全球60%,在中国,国人买西瓜喜欢直接买一个或者半个,大块大块的吃,这跟中国西瓜便宜有关系,在法国吃西瓜,都是切成小块,总感觉吃不过瘾。
以至于回了深圳,我就在路边买了一个西瓜,又大又甜,吃了个痛快,在深圳一个西瓜一般才24元人民币左右,这个价格在巴黎只能买一公斤。
5:巴黎的年轻人都合租,这个年轻人是指30岁以下。
还有一个就是房租,巴黎的房租非常昂贵,以至于巴黎年轻人跟人合租是普遍现象,我问了好几个法国人,他们全部都是跟人合租。
在巴黎,自己租一个单间,一个35-40平米的单间,在巴黎1000欧元是起步价,我问了一个当地人,他甚至40平米租金高达1400欧元一个月。
合租就便宜了,五六百欧元一个房间,我和一个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法国年轻人聊了聊,他月工资1600多欧元,大约1.23万人民币一个月,跟其他2个人合租,一个月支付月租500欧元,剩下1100欧元,也就是7000多人民币,这个7000多人民币工资还要扣社保,扣完社保后还要用于吃饭交通上网等各种生活开支。
我问他什么时候买房,他说等三十多岁吧,现在肯定买不起。不过有一点好,法国人没有买房结婚的习惯,不像天朝压力这么大。
6:底层法国人的悲哀
巴黎有很多街区,外来移民越来越多,北非的穆斯林,还有黑人聚集,在巴黎,我试着去这些街区走了走,虽然是白天,但是总有一种不安全感。
这边的法国朋友告诉我,巴黎的公交车虽然运行到很晚,但是最好不要坐午夜的公交车,因为会很乱,会有很多喝醉了的人,成群结队的人。
我到巴黎机场,收到的第一个忠告就是,如果你在午夜或者是凌晨到达巴黎,千万不要坐机场快线到市区,那个时段的机场快线地铁乘客非常少,被抢劫的几率非常高。
在巴黎的几个月,巴黎又遭受了恐怖袭击,当然我没有遇到,我走在街上仍然感觉所有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咖啡照样喝,公园照样跑步,但是看电视上面又是一派紧张的气氛。
巴黎有哪些地方比国内好?
1:他们100年前就是这样了
实话实话,巴黎整个城市到处是公园,蓝天白云,生活闲适,如果不是有的区域不安全,物价贵的话,巴黎真的是个很好的城市。
在埃菲尔铁塔上俯瞰巴黎,可以看到各种草坪,塞纳河,凯旋门和各式欧式建筑,埃菲尔铁塔来过很多历史名人,包括希特勒等等。可以想象,当徐志摩这样的中国文人来到这里,以当时东西方的发展差距,得到的是怎样一种震撼。
朱自清就说过:“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
今天在巴黎有的东西,埃菲尔铁塔,公园,巴黎大街,凯旋门,喷水,雕像,博物院,他们一百年前就有了。那时候的中国还处于什么时代呢?年年饿死人,精英分子还在寻找解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道路。
2.巴黎对底层普通劳动者还是非常好的选择。
我在这里遇到了一对安徽来的夫妻,他们在巴黎做什么呢,卖中餐盒饭,他们也没有店面,直接用微信介绍的形式,不断的发掘新客户。卖的中餐盒饭也便宜,一个盒饭7欧元,8欧元,只做附近区域的生意,拉着个小车就可以送饭,一天下来,午餐+晚餐能卖100多份。
两夫妻一天收入流水就有1000欧元,七八千人民币,有时候周六日也不休息,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下来流水有二十万人民币,当然他们利润率多少我不知道,即使只有15%,一个月也有3万人民币啊,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收入.
两夫妻四十多岁,学历不高,儿子在国内读大学,他们也觉得在这边挣钱比国内多。
当然他们也说了,现在竞争者越来越多,不知道以后生意还好不好做,实在不行以后还是回国,毕竟在这边攒下的钱还算可观。
所以说,我个人的想法,移民这件事情,底层低学历国人如果在国外有亲戚照应,可以考虑下出国,因为收入肯定比国内同样的工作要高。
有钱的国人也可以考虑移民,毕竟只要有钱,到哪里都一样,选择一个不同于中国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
中产阶级的话,我个人觉得就没有必要了,因为你要想在欧美找同等职位的工作,真的很难,除非你愿意降低对工作的期望,接受做蓝领的工作,工资不会比你现在高。而且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停滞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工资20年不怎么涨的心理准备。
想说巴黎的好,虽然住了几个月,竟然也想了半天也才想起这两条,感觉有点惭愧。
巴黎这个地方,蓝天白云,闲适的工作和生活氛围,遍地的公园,咖啡馆,还有各种博物馆,确实适合旅行,短期旅行一定会留下美好的印象(如果没有被偷被抢的话)。
但是说句实话,这次几个月的短居,我感觉法国有的东西,除了那些奢侈品,深圳都有了,而深圳在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的更先进。
《外交之声》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欢迎留言。
你在欧洲生活的怎么样?
如何获取《外交之声》公布的工作机会、活动、项目信息、申请材料及报名表格?
请添加微信xiaoka365,加入《外交之声》微信交流群,注明”外交会“获取详细资料。(广告、微商等不能证明身份者禁入)
推荐阅读:
《外交之声》自国是直通车(WednesdayNews)、宁南山(ningnanshan2017)等
外交之声
Voice Of Diplomacy
直通使馆 放眼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 转载须后台回复“转载”
转载及合作:xiaoka365@sina.com